close

 

兩個人互相尊重,互相了解,知道彼此都很可靠,

並不是出自單純對愛情的信仰。

那往往是虛幻的—而是因為多少年共同生活的經驗,

多少灰色的,平凡歲月的,

再加上共同度過了,多少難忘的回憶。

——羅曼.羅蘭

 

「人為什麼要談戀愛呢?」愛情心理學的講堂上,一位女孩舉手發問。

「對啊!還有,人為什麼要結婚呢?」另一位男孩也搶著發言。

「如果戀愛和婚姻都不必要,那你們又為什麼會有這種問題呢?」我反問他們。

「比如說,我和男朋友戀愛談三年了,一天到晚都在吵架啊!但就是分分合合,青春就耗在這裡了。」舉手的女孩接著回答。

「對啊!我爸媽也一天到晚都在吵架啊!吵二十幾年了,吵到現在都沒有青春可言了!」男孩也妙語回應。

「根據我們先前談了這麼多關係裡的議題,你們覺得為何人們即使吵吵鬧鬧,還是要談戀愛甚至走入婚姻呢?」我再問他們。

「我想,關係的意義應該是:即使吵鬧,最後也在幫助我們更認識自己。」另一位同學回答。

講堂上開始出現一些掌聲還有口哨聲:「上課有在聽,筆記有在抄喔!」旁邊的同學笑著虧他。

「如果具體來說,我們要如何透過『關係』來更認識自己呢?」有同學更認真地發問。

「首先你要能辨識哪些關係對你具有『轉化的潛力』。」我說。

關係裡的六種配對

「什麼是『轉化的潛力』?」同學又問了。

「『轉化』1是心理學家榮格的說法。在他的概念裡,要先了解每段關係裡有六種配對:

第一,我意識上理解的我,和你意識上理解的你。這是一種社會化互動的關係,我和你只在意識層面以理相待。

第二,我意識上理解的我,和我還未理解的潛意識的我。這是外在的我和內在的我的關係。

第三,你意識上理解的你,和你還未理解的潛意識的你。這是外在的你和內在的你的關係。

第四,我意識上理解的我,和你還未理解的潛意識的你。在這種配對中,你很容易會把還未理解的內在的自己丟到我身上,我則會感覺負荷了你內在的負擔。

第五,我還未理解的潛意識的我,和你意識上理解的你。在這種配對中,我很容易會把還未理解的內在的自己丟到你身上,你則會感覺負荷了我內在的負擔。

最後是,我還未理解的潛意識的我,和你還未理解的潛意識的你。這是我們之間潛意識記憶的互動,也就是一種非理性的合而為一,在這個層次上,我們既受彼此吸引,卻又互相排斥。對於親密的人又愛又恨就是這個道理。」

「那麼,『轉化的潛力』是在關係的哪一層呢?」
「人為什麼要談戀愛呢?」愛情心理學的講堂上,一位女孩舉手發問。

「對啊!還有,人為什麼要結婚呢?」另一位男孩也搶著發言。

「『轉化的潛力』可以看成一種開展你對生命、對自己嶄新視野的力量,通常指的是能走到最後一個配對層次的關係。這種關係中帶有潛意識互動的非理性基礎,關係中的彼此就有機會連結到對內在自我及整體生命都相當重要的心理意象。

舉個例子來說,一對夫妻去百貨公司買了一台新電視,電視送來以後,先生細心地檢查電視螢幕,發現螢幕上有幾個損壞的黑點,於是唸道:『哎,怎麼送來一台壞的!』太太才聽到這句話,馬上拿起電話打到百貨公司專櫃,生氣地跟店員理論一番,最後百貨公司又送來一台新電視,還送上一些小贈品。先生檢查後,新電視果然毫無瑕疵,滿意地笑了。太太看到先生開心,撒嬌地鑽到先生的懷裡,兩人開開心心地用新電視看了一部電影。

「哇噻。」聽完這個例子,講台下議論紛紛:「好熟悉的例子喔!」「欸,我家好像也會這樣耶!」

聚焦你在關係中所注意到的一切

「所以在這個例子裡,你們會注意到什麼呢?」我問大家。

「先生發難,太太發火。」台下傳來一句回答。

「觀察精準!太太根本沒感覺到電視有什麼問題,所以她的生氣是替先生發火,因此我們可以想像,先生看到電視有瑕疵的時候其實心裡是火大的,但他表面上卻只有溫文儒雅地說了一聲。」我說。

「還有還有,太太對店員發火的時候,態度很強硬,可是面對先生的時候,態度又很撒嬌,太太的性格有兩面。」台下又有人跟著回答。

「哈哈,是的。當先生溫文儒雅但潛在不高興時,太太很快就接收到先生內在的訊息,然後立刻透過外在行動去攻擊、維護自己的權利,等先生潛在的不高興消失之後,太太則馬上變回一個開心撒嬌的小女孩。我們可以想像,這對夫妻的潛意識連結是很深的:太太很容易替別人反映潛意識的願望,先生則不輕易表露自己的潛在想法。所以我們就會看到一幅鮮明的畫面:一個衝動的太太,和一個穩重的先生。」我又說。

「真是太不真實、太不公平了。太太好可憐喔!」台下有人為此憤憤不平。

「這個評價是從你自己的意識層面來說的。事實上,這位先生恰好幫太太徹底體驗了強硬和撒嬌兩個面向的自己,對於太太來說,其中一個特質可能就是她平常的樣子,而另一個面向則是不太常出現的樣子,甚至可能是她還沒真正認識的自己。如果太太能在意識層面去發現這件事,反而更能去探索、理解自己,搞不好後來得以超越了強硬和撒嬌兩個面向,出現一個天馬行空但又很有原則的她—那麼,這段關係對她來說就很划算。這便是關係裡,轉化的潛力。」

「所以在這種轉化的關係中,您剛剛提到那六種層次的配對會重複發生對嗎?」有人繼續發問。

「是的,我的確是這麼認為。親密關係其實非常複雜,要讓關係發生轉化的潛力,兩個人的結合不能僅在於意識理解的層面,也要發生在隱密的潛意識層面,也就是接觸彼此內在那個還未知的自己。有心理學家把潛意識裡未知的我稱為內在的『野性』2,即使我們用意識掩飾了各種內在的感覺,『野性』仍然時時刻刻緊跟著我們——無論我們身在何處。所以你要有勇氣,信任那些具有轉化潛力的關係。」

學習信任關係的勇氣

「怎樣才會有信任關係的勇氣呢?」又有人問。

「要有勇氣,就不要老想著『我幹嘛要做這些事!』而要常常去想『我做這些事得到了什麼樣的意義?』比如說,既然已經談戀愛了,就不要去想自己為什麼要談戀愛,而是去想,你和這個人談戀愛對你而言有什麼意義?既然要步入婚姻,就不要在遇到挫折時老想著自己幹嘛要結婚,而是去想,我和這個人結婚、遇到這些挫折對我的生命有什麼意義?

榮格說,這就像你站在海岸邊,看到海浪沖來了一頂破帽子、一只舊皮箱、一隻破鞋、一條死魚,你不要只想著『真是荒唐!為什麼這麼荒唐!』,而要去想『這些東西湊在一起意味著什麼?』生命才有開展的可能性。」

「那麼,『野性』開展之後又會怎麼樣呢?聽起來令人又期待又怕受傷害!」那個人接著問。

聽到這個問題,我也很老實地自白說:「關於開展『野性』,我自己也才剛剛體驗了一點點。只能說,那是一種很興奮、很自由的感覺,特別是一開始,好像腦子一直在轉動,很多創意和靈感會不斷冒出來,會看見很多生命的希望。

如果拿榮格的說法具體來談,這種『開展內在野性的關係』會激發你對未來新的想像,會讓你重新整理過去的回憶,甚至讓你找到努力工作的新方向。」

「哇喔……」講台下的許多年輕孩子,流露出一種沉醉羨慕的表情,但也有現實感比較強的人說:「關係要走到這樣,很不容易吧?」

「是的,不可諱言,要很有耐心,在榮格的研究裡,這種體驗甚至是人生下半場——也就是三、四十歲以後才會發生的事情。倘若你從現在開始就培養這份耐心,找一段具有轉化潛力的關係,長時間走下去,你們潛意識的親密接觸,會引導你們共享許多價值、態度和行為,你們會創造一種具有『涵容』3特質的關係,就像一個容器一樣,允許對方內在的真實不斷浮現——不論是什麼樣的面向。長久之後,你們彼此一起整合出來的『共同心象』,會引導你們前往心靈深處都共同嚮往的方向。

比如說,如果你們內在都有對藝術和美的渴望,就會激發和擴大彼此的創意;如果你們內在都有對科學和知識的渴望,則會激發和擴大彼此認知層面的理解……你們會一方面享受和對方在一起,一方面又因為自己一個人而感到自由。心理學家稱這種境界為『能在別人面前忘我,卻不因此而失去自我』,也就是『與人為伴時,還能與自己為伴』的能力。」

這就是為什麼——人生不能沒有伴。

人生有人相伴,是與自己為伴的基礎。因為陪伴,我們才知道何謂獨處;因為全然依賴,我們才明白何謂真正的獨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ericahsu1231 的頭像
    ericahsu1231

    心理學與生活

    ericahsu123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